第6章 忠厚和善的花袭人(2)

作者:玉玉 发布时间:2020-05-20 01:41:05 字数:3578
  这是一幅情深意浓的母子幸福图,儿子在床上安详的熟睡,母亲坐在床边为儿子驱赶蚊虫,幸福地欣赏儿子的睡姿。作者用母亲对儿子关爱的细腻笔法,刻画和凸显袭人对宝玉的关爱,显然,这种关爱已远远超出丫环对主子的仆主之情,上升为了骨肉相连的亲情。



  夏日人们有午休的习惯,一是因为中午天气炎热,不宜室外活动,为避免中暑,人们往往躲在室内休息;二是夏天日长夜短,睡眠时间不足,加之天气炎热,夜间睡眠质量不高,白天容易犯困,为弥补睡眠不足之缺陷,人们往往利用中午的时间补一补。为了衬托袭人中午不休息的不易,作者首先进行了铺陈:怡红院鸦雀无声,院子里的两只仙鹤在芭蕉下睡着了,外屋的丫环在床上横七竖八地睡着了,里屋的宝玉在床上睡着了……袭人是怡红院中唯一一个不睡中午觉的人。作者设计这一情节,就是要激起读者的好奇心,追问别人都在睡中午觉,袭人为什么不睡,她在做什么?这就很自然地流滑到了作者所要突出和表达的主旨上来了——为宝玉驱赶蚊虫、绣兜肚。虽然挂着蚊帐,苍蝇蚊子不得进来叮咬。但是,有一种小虫子,能够从蚊帐的沙眼里钻进去,人睡着了,叮咬一口,就像蚂蚁夹得一样疼。袭人经受不睡午觉的煎熬,以牺牲睡中午觉为代价,为贾宝玉驱赶肉眼不易发觉的小虫子,以换取宝玉安详幸福的午睡。



  袭人不仅保障贾宝玉中午睡得好、睡得香,更要保障贾宝夜里睡得好、睡得香。袭人深知贾宝玉的脾气秉性——夜里睡觉好蹬被子,担心他夜间睡觉蹬了被子受凉,就特别用心做了一种兜肚,让宝玉看了喜欢,由不得不带。于是便有了良苦用意做兜肚:“他原是不带的,所以特特的做的好了,叫他看见由不得不带。如今天气热,睡觉都不留神,哄他带上了,便是夜里纵盖不严些儿,也不怕了。”一个“哄”字道出了宝玉的性格,也凸显了袭人对照顾宝玉的细心和苦心;一个“怕”字,写出了袭人对宝玉夜间睡觉蹬被子受凉的担心和忧虑。



  袭人服侍宝玉,贾母、王夫人省心、放心。宝玉的衣服、鞋袜乃至扇套,皆为袭人亲手缝制,什么时节做什么活儿,什么习俗缝制什么东西,袭人心中安排得十分精当。第六十四回贾敬去世,宝玉在宁府守灵。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袭人做事自觉认真:先写晴雯、麝月、秋纹、碧痕、芳官等玩儿抓子儿赢瓜子儿的游戏,突出丫环好玩儿的天性,后写袭人另屋独自一人为宝玉打绦子,突出袭人越是贾母、王夫人不在家,越是严格要求自己,坚守岗位、认真负责的精神。袭人与晴雯、麝月年龄大小相当,正值好说、好玩儿的年龄,能够抵挡住**,不参与晴雯、麝月、秋纹等人的玩耍、游戏,已经不易,而在别人玩耍、游戏的时候,能够独坐一屋专心做针线,实属难得。袭人对贾宝玉的穿戴十分用心,她见宝玉的扇套已经旧了,就想给他换个新的。但是,守灵用的扇套是青色的,按照习俗,做青色的扇套必须是族中或亲友家夏天有丧事才能做这种东西。贾宝玉现在用的青色扇套是秦可卿去世的时候做的,如今贾敬去世,刚好趁事为贾宝玉赶做一个新扇套,把旧扇套换下来,以免他人说笑。仅此一事,足见袭人是一个极有眼色、极有自尊心的人,对自己分内之事,无需别人吩咐、催促,样样做得周到、细致。



  袭人不仅关心宝玉的吃穿玩乐,对其学业也很关心,虽然宝玉厌恶读书,把读书之人称之为“**禄蠹”,把劝其读书上进的话语称之为“混账话”,但袭人从未放弃对贾宝玉的规劝,只要抓住时机,总是以温柔恳切的话语劝其读书,既能不让宝玉反感,又能促其读书。贾政离京赴任提督学政之后,贾宝玉彻底获得了自由,整日与姐妹、丫环玩耍厮混,把读书之事抛在了九霄云外。袭人是看在眼里,急在心中,每次想劝说宝玉不能一味玩耍,读书上进是正事、大事,但总找不到让宝玉急切安心读书的理由。第七十回贾府接到贾政来信,言明六月回京。袭人抓住贾政即将回京的信息,以柔和恳切的言语,劝说宝玉利用贾政回家前的这段时间,收一收心,好好地把书理一理,以备老爷查问,说道:“书是第一件,字是第二件。到那时你纵有了书,你的字写的在哪里呢?……你昨儿不在家,我就拿出来共算,数了一数,才有五六十篇。这三四年的工夫,难道只有这几张字不成。依我说,从明日起,把别的心全收了起来,天天快临几张字补上,虽不能按日都有,也要大概看得过去。”袭人的话语中肯实在,字字理,句句情,宝玉不得不心甘情愿按照袭人为其设计的计划行事。袭人对宝玉的关照是全方位的,大至政治前途,小到生活琐事,无一不在袭人的所涉范围之内。



  贾宝玉是一个奇才、怪才,他的奇谈怪论往往令人闻所未闻,他的奇思妙想常常令人忍俊不禁,他身上汇聚了众多孩童的可爱、顽皮,也有一般孩童不可能具有的荒诞之想法,他的举动常常让人或匪夷所思,或瞠目结舌,他曾说:“女儿是水做的骨肉,男人是泥做的骨肉,我见了女儿,我便清爽,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。”贾宝玉自小在女孩儿堆里长大,喜欢与姐妹、丫环玩耍、嬉闹,不爱读书,厌恶仕途。贾政对儿子宝玉的行为很是看不惯,每每想教训他改掉不良习惯,勤奋读书,求取功名,光耀门庭,但由于老太太的宠爱呵护,贾政无计可施,对儿子宝玉是想管而不能管、不敢管,贾宝玉完全处在父母的管辖场域之外,整天自由自在地与姐妹们和丫环厮混,形成了“爱红”、“毁僧谤道”的性格特征。对于贾宝玉的这些特征,袭人是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——轻描淡写地劝说一番,贾宝玉根本不当回事,全当成了耳旁风,不起任何作用;如果劝说重了,又担心贾宝玉想得太多,郁闷于心,勾起呆傻的旧病,担当不起这个责任。对袭人来说,贾宝玉就是一个质地精美、价格昂贵、且略带瑕疵的玻璃容器,袭人想把容器的瑕疵去掉,把它变成一个完美的器具,同时又害怕毁坏了容器,她必须找到合适的时间、恰当的情境,以柔刚相济的话语劝说贾宝玉,让他既能心悦诚服地倾听、接受,又能彻底地改掉“爱红”和“毁僧谤道”的毛病,袭人一直苦苦寻找着机会。



  袭人母亲以接袭人回家吃年茶为由将其接回家,吃年茶是由头,商量赎她出贾府是实质。袭人对赎身之事一口回绝——至死也不离开贾府,她对母亲和哥哥说:



  “当日原是你们没饭吃,就剩我还值几两银子,若不叫你们卖,没有个看着老子娘饿死的理。如今幸而卖到这地方,吃穿和主子一样,又不朝打暮骂。况且如今爹虽没了,你们却又整理的家成业就,复了元气。若果然还艰难,把我赎出来,再多掏澄几个钱,也还罢了,其实又不难了。这会子又赎我做什么?权当我死了,再不必起赎我的念头了!”“第十九回,



  袭人的话语包涵了六层意思:一是袭人家原来的境况。极为贫困,全家人几近饿死,被迫将袭人卖掉挽救家人的性命。二是袭人对被卖的态度。对父母当日决定卖掉自己的行为极为不情愿,但又不忍心看着自己的母亲活活饿死,宁可委屈自己也要挽救母亲的性命,凸显了袭人的孝心。三是袭人对当下的境遇很满意。贾府对下人仁慈宽厚,不挨打受骂,吃穿和主子一样,工作舒适,生活开心。四是母亲和哥嫂现在的家境。生活殷实,家成业就。五是赎她出贾府的理由不充分。若家计艰难,赎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再多掏澄几个钱,我也认了。但母亲和哥哥把家经营得家成业就,衣食无忧,没有赎身的必要。六是至死不离开贾府的态度。袭人以决绝的语气告诉母亲和哥哥:“权当我死了,再不必起赎我的念头了!”



  袭人的话语辞正理直,母亲和哥哥无言以对。但袭人不愿离开贾府的真正原因是与宝玉割舍不断的恋情,自从与宝玉偷试云雨情之后,袭人便认定自己已是宝玉的人了,坚定信念做宝玉的妾,与宝玉厮守终生。既然认定宝玉是自己未来的丈夫,希望他有出息,就要有目的的帮助他改掉“爱红”、“毁僧谤道”、“言语怪诞”等缺点,逐渐成长为言语谦和、温文尔雅、知书识礼的男人。这次袭人回家吃年茶,她前脚到家,宝玉后脚跟来,说明袭人对宝玉是不可或缺之人,袭人以母亲要赎她出去为由,探视贾宝玉的心里反应,如若贾宝玉反映强烈,坚决要留住袭人,则可趁机提出留下来的交换条件,除非宝玉改掉“爱红”、“毁僧谤道”、“言语怪诞”的毛病;如若宝玉反应冷淡,赎身之事则说说而已,以后永不再提。



  袭人做好了预案和心理准备后,回到怡红院便把母亲要赎她出去的话告诉了贾宝玉。贾宝玉对袭人赎身之事感到万分惊奇,千方百计想把袭人留下来。于是,贾宝玉与袭人展开一场攻守辩论赛,贾宝玉思尽各种挽留袭人的方法,袭人想出各种破解的理由,在两人一问一答的对话中,袭人察觉到贾宝玉是真心舍不得自己离开。一切按预定计划发展,袭人心中乐开了花,但表面上还装作勉为其难,为了照顾贾宝玉的心情和面子,袭人提出了留下来的交换条件:你要真心留我,我说出四件事来,你果然依了我,就是刀搁在我脖子上,我也不会出去了。贾宝玉听说只要依从了袭人四件事,袭人就可以留下来,欣然答应。于是花袭人提出了让贾宝玉痛改的四件事:

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

×